來試著自問自答一下,問自己「我是誰?」你會回答什麼樣的答案呢?
最直覺的答案就是回答自己的名字。嗯,好答案。那麼如果把自己的名字代入問題,重新問「XX(請填入自己的名字)是誰?」或者說「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這次又會出現什麼樣的答案呢?
可能是我現在就讀什麼學校或者在做什麼工作,畢竟這是佔掉我們生命大多時間的部份,可是好像不夠具體,有許多人也讀同樣的學校或者做一樣的工作,這沒辦法說明太多關於我的事。可能是我和其他人之間的關係,我是某人的孩子或某人的兄弟或是某群人的好朋友之類的,這個答案在回答別人時比較有用,也許問自己問題的人和我提到的某人比較熟,但是回答自己時好像幫助不大,和認識自己的程度比起來,我並不會更認識這位某人。
看起來,需要找一點特別的條件,是我獨有的,特別到可以靠這個定位出我是誰。像是非常擅長數學,像是玩過大量的桌上遊戲之類的。這樣的答案感覺有表達出個人特色,幫助我更了解我一點,我有什麼樣的特質、什麼樣的長處與短處、什麼樣的喜好,讓我覺得我是與眾不同,是獨特的。但是,有可能我沒有什麼很特殊的表現。又或者出現了比我更特別的人,以前面的例子來說,像是出現了比我更擅長數學或者比我玩過更多桌上遊戲的人,原本很肯定的答案,似乎又開始模糊了。
參考一下別人的意見看起來也有點幫助,畢竟大多數人都同意的事情應該就八九不離十了吧。像是別人覺得我很安靜,覺得我個性不錯,覺得我有能力之類的。但是,如果連我自己都沒有肯定的答案時,別人會比我更認識我自己嗎?為什麼許多時候我們一邊在接受別人的意見時,一面覺得其實他們並不了解真正的我呢?又有些時候,不同的人對我有不同的認識與不同的評價,把各樣的意見放在一起時,卻怎麼樣都拼不起來。
原本,覺得自己應該認識自己的,即使說不出來,但反正我就是我。經過以上的這一堆分析之後,反而開始迷惘了。特別是別人的意見這塊,要是我認識的自己,和別人認識的自己不一樣,該怎麼辦?
又或者,自己是個怎樣的人這問題真的重要嗎?反正別人都已經幫我決定好我應該是怎樣的人,整個世界已經幫我把答案定好了。那麼,別人觀測不到的,我真實的自己,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在桌上遊戲《面具舞會》中,雖然是一個虛擬的遊戲情境,但在遊戲中我們卻很真實的在掙扎著「我到底是誰?」這個問題。遊戲的主要概念很簡單,每個玩家前面有一張蓋著的身份卡,表示他在這個遊戲中扮演的角色與能力,他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這張卡片是什麼腳色。在回合中最主要有兩件事情可以做,一個是和別人換牌:拿另外一個玩家的身份和自己的身份一起,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弄亂順序,再把兩張卡一張給自己一張還給對方。只有做這個動作的玩家清楚知道牌有沒有被換過。另外一個主要可以做的選項,則是宣告角色能力「我是某某角色,我要使用角色的能力。」
有趣的地方在於,如果所有其他玩家都沒有質疑他是否真的是他宣稱的角色,則不用檢查角色,大家達成共識直接讓他發動能力。不然,其他玩家可以宣稱同樣的角色,所有自認為是這個角色的玩家大家一起把牌打開檢查,說謊被抓到的玩家罰錢,正確的玩家可以發動能力。
在遊戲一開始,大家都還滿努力去記憶每個人分別是什麼角色的。但是隨著遊戲的進行,角色卡被別人換來換去,與其花自己的回合去交換角色卡而浪費時間,不如不加確認,嘗試宣稱看看自己可能的角色吧!一開始還有可能被其他玩家質疑,但是慢慢的,大家形成了一些共識,可能即使牌都沒有打開確認過,我就被認為是國王,而可以在不受別的玩家質疑的狀況下宣稱自己是國王,一直到有玩家和我換牌後,才換成對方被心照不宣的認定為國王。常常當遊戲結束後,所有人打開自己眼前的卡,才發現大家都認為是國王的人不是國王,真正的國王卡在一連串的交換中換到不相干的玩家手中了,而擁有國王卡片的人卻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國王。
遊戲中也有一些相當離經叛道的玩法,像是在換牌後有兩個玩家都可能是皇后,為了不要浪費彼此的時間,他們可能就說好在有一方宣稱是皇后時,另外一方就不做任何表示。這樣,明明只有一個人會是真正的皇后,兩個人在自己的回合中卻都可以發動皇后的能力。雖然兩個人中一定有一個在說謊,但沒有其他的玩家想戳破這個謊言。隨便在其中一個人發動皇后能力是跟著宣稱自己是皇后,讓大家把牌攤在陽光下一切就明朗了,但是這樣自己就會因為不是皇后而被罰錢,而且還可能挑戰到真的皇后,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何必呢?反正不管誰是真的皇后也不關我的事。
因此,在遊戲中,很諷刺很荒謬但是也是遊戲醍醐味的地方就在於,我面前的卡是誰並不重要。只要所有人都相信我是這個角色,我就是這個角色。每個人的身份並不是前面那張身份卡決定,卻是由無形的別的玩家的共識來決定的。就像是在社會上,只要大家對你有一致的看法,覺得你是壞人、你是菁英、你是普通人,最簡單省事的做法也就是照著這樣的期待繼續演下去。
「我是誰」的真實呢?在這個遊戲中並不重要,就算知道自己的角色,可以宣稱而不怕被別人抓到做假,但是就算確定了自己的角色往往很快就會被別人交換走,又再次進入不知道自己是誰的狀況中。只有當遊戲結束時,大家翻開角色卡,發現一切都是假的,發現自己原來被騙了那麼久,所謂的真實才再次浮上檯面帶給大家不諧調與荒謬的樂趣。遊戲如人生,現實中又是怎樣呢?你相信認識真正的自己,有超過扮演大家期待中的自己,更重要的意義嗎?
===============================================================
以下是帶領體驗式查經時的設計問題與流程
桌遊:面具舞會(Mascarade)
情境:大家開始吹牛嘴砲演很大的歡樂派對型遊戲。
信息主題:認識自己
經文:撒母耳記上16:1~13
最直覺的答案就是回答自己的名字。嗯,好答案。那麼如果把自己的名字代入問題,重新問「XX(請填入自己的名字)是誰?」或者說「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這次又會出現什麼樣的答案呢?
可能是我現在就讀什麼學校或者在做什麼工作,畢竟這是佔掉我們生命大多時間的部份,可是好像不夠具體,有許多人也讀同樣的學校或者做一樣的工作,這沒辦法說明太多關於我的事。可能是我和其他人之間的關係,我是某人的孩子或某人的兄弟或是某群人的好朋友之類的,這個答案在回答別人時比較有用,也許問自己問題的人和我提到的某人比較熟,但是回答自己時好像幫助不大,和認識自己的程度比起來,我並不會更認識這位某人。
看起來,需要找一點特別的條件,是我獨有的,特別到可以靠這個定位出我是誰。像是非常擅長數學,像是玩過大量的桌上遊戲之類的。這樣的答案感覺有表達出個人特色,幫助我更了解我一點,我有什麼樣的特質、什麼樣的長處與短處、什麼樣的喜好,讓我覺得我是與眾不同,是獨特的。但是,有可能我沒有什麼很特殊的表現。又或者出現了比我更特別的人,以前面的例子來說,像是出現了比我更擅長數學或者比我玩過更多桌上遊戲的人,原本很肯定的答案,似乎又開始模糊了。
參考一下別人的意見看起來也有點幫助,畢竟大多數人都同意的事情應該就八九不離十了吧。像是別人覺得我很安靜,覺得我個性不錯,覺得我有能力之類的。但是,如果連我自己都沒有肯定的答案時,別人會比我更認識我自己嗎?為什麼許多時候我們一邊在接受別人的意見時,一面覺得其實他們並不了解真正的我呢?又有些時候,不同的人對我有不同的認識與不同的評價,把各樣的意見放在一起時,卻怎麼樣都拼不起來。
原本,覺得自己應該認識自己的,即使說不出來,但反正我就是我。經過以上的這一堆分析之後,反而開始迷惘了。特別是別人的意見這塊,要是我認識的自己,和別人認識的自己不一樣,該怎麼辦?
又或者,自己是個怎樣的人這問題真的重要嗎?反正別人都已經幫我決定好我應該是怎樣的人,整個世界已經幫我把答案定好了。那麼,別人觀測不到的,我真實的自己,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在桌上遊戲《面具舞會》中,雖然是一個虛擬的遊戲情境,但在遊戲中我們卻很真實的在掙扎著「我到底是誰?」這個問題。遊戲的主要概念很簡單,每個玩家前面有一張蓋著的身份卡,表示他在這個遊戲中扮演的角色與能力,他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這張卡片是什麼腳色。在回合中最主要有兩件事情可以做,一個是和別人換牌:拿另外一個玩家的身份和自己的身份一起,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弄亂順序,再把兩張卡一張給自己一張還給對方。只有做這個動作的玩家清楚知道牌有沒有被換過。另外一個主要可以做的選項,則是宣告角色能力「我是某某角色,我要使用角色的能力。」
有趣的地方在於,如果所有其他玩家都沒有質疑他是否真的是他宣稱的角色,則不用檢查角色,大家達成共識直接讓他發動能力。不然,其他玩家可以宣稱同樣的角色,所有自認為是這個角色的玩家大家一起把牌打開檢查,說謊被抓到的玩家罰錢,正確的玩家可以發動能力。
在遊戲一開始,大家都還滿努力去記憶每個人分別是什麼角色的。但是隨著遊戲的進行,角色卡被別人換來換去,與其花自己的回合去交換角色卡而浪費時間,不如不加確認,嘗試宣稱看看自己可能的角色吧!一開始還有可能被其他玩家質疑,但是慢慢的,大家形成了一些共識,可能即使牌都沒有打開確認過,我就被認為是國王,而可以在不受別的玩家質疑的狀況下宣稱自己是國王,一直到有玩家和我換牌後,才換成對方被心照不宣的認定為國王。常常當遊戲結束後,所有人打開自己眼前的卡,才發現大家都認為是國王的人不是國王,真正的國王卡在一連串的交換中換到不相干的玩家手中了,而擁有國王卡片的人卻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國王。
遊戲中也有一些相當離經叛道的玩法,像是在換牌後有兩個玩家都可能是皇后,為了不要浪費彼此的時間,他們可能就說好在有一方宣稱是皇后時,另外一方就不做任何表示。這樣,明明只有一個人會是真正的皇后,兩個人在自己的回合中卻都可以發動皇后的能力。雖然兩個人中一定有一個在說謊,但沒有其他的玩家想戳破這個謊言。隨便在其中一個人發動皇后能力是跟著宣稱自己是皇后,讓大家把牌攤在陽光下一切就明朗了,但是這樣自己就會因為不是皇后而被罰錢,而且還可能挑戰到真的皇后,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何必呢?反正不管誰是真的皇后也不關我的事。
因此,在遊戲中,很諷刺很荒謬但是也是遊戲醍醐味的地方就在於,我面前的卡是誰並不重要。只要所有人都相信我是這個角色,我就是這個角色。每個人的身份並不是前面那張身份卡決定,卻是由無形的別的玩家的共識來決定的。就像是在社會上,只要大家對你有一致的看法,覺得你是壞人、你是菁英、你是普通人,最簡單省事的做法也就是照著這樣的期待繼續演下去。
「我是誰」的真實呢?在這個遊戲中並不重要,就算知道自己的角色,可以宣稱而不怕被別人抓到做假,但是就算確定了自己的角色往往很快就會被別人交換走,又再次進入不知道自己是誰的狀況中。只有當遊戲結束時,大家翻開角色卡,發現一切都是假的,發現自己原來被騙了那麼久,所謂的真實才再次浮上檯面帶給大家不諧調與荒謬的樂趣。遊戲如人生,現實中又是怎樣呢?你相信認識真正的自己,有超過扮演大家期待中的自己,更重要的意義嗎?
===============================================================
以下是帶領體驗式查經時的設計問題與流程
桌遊:面具舞會(Mascarade)
情境:大家開始吹牛嘴砲演很大的歡樂派對型遊戲。
信息主題:認識自己
經文:撒母耳記上16:1~13
遊戲時間:解釋遊戲規則加上遊戲約30分鐘。
反思問題:
1‧在遊戲的過程中,你覺得哪些角色最好用?
2‧在遊戲中你用過哪些方法來確定你是什麼角色呢?
參考答案:在別人的回合中跟著宣告角色以罰一塊為代價來知道角色、刪去法
3‧遊戲中有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呢?
4‧在遊戲中,你是比較常吹牛的人嗎?還是你比較傾向確定自己的角色呢?
5‧遊戲中有沒有發生所有人都相信某個玩家是某個角色,但是最後卻發現不是的狀況呢?回憶一下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又造成什麼結果呢?
轉折語:在遊戲中,只要場面夠混亂,或是玩家本身夠有確信的宣告角色,常常會造成一種錯覺以為真的是這樣。正如遊戲的情境一樣,大家都帶著面具,也許不確定自己是誰,也許本來就打算靠氣勢唬住所有的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所隱藏,希望偽裝的身分不要被別人發現。當最後發現真相和想的不一樣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很好笑。但是在現實生活,有時我們也需要偽裝自己,而且可能時間比遊戲的三十分鐘還要長很多。
6‧在現實生活中,你有沒有遇過什麼情境是大部份人都需要注意一些表面工夫的呢?
7‧你有因為環境或氣氛不適合而隱藏自己想法的經驗嗎?分享一下。
8‧你有覺得別人看到的自己和真實的自己其實有差距的感受嗎?或者你有和別人熟悉以後才發現對方和你一開始的印象很不一樣的經驗呢?
轉折語:有些時候,我們會隱藏真實的自己來符合外面的期待,也常常會憑外在條件來認識與定位一個人。聖經中就有這樣的一個有趣的例子:
查經:撒母耳記上16:1~13
1耶和華對撒母耳說:「我既厭棄掃羅作以色列的王,你為他悲傷要到幾時呢?你將膏油盛滿了角,我差遣你往伯利恆人耶西那裏去;因為我在他眾子之內,預定一個作王的。」2撒母耳說:「我怎能去呢?掃羅若聽見,必要殺我。」耶和華說:「你可以帶一隻牛犢去,就說:『我來是要向耶和華獻祭。』3你要請耶西來吃祭肉,我就指示你所當行的事。我所指給你的人,你要膏他。」4撒母耳就照耶和華的話去行。到了伯利恆,那城裏的長老都戰戰兢兢地出來迎接他,問他說:「你是為平安來的嗎?」5他說:「為平安來的,我是給耶和華獻祭。你們當自潔,來與我同吃祭肉。」撒母耳就使耶西和他眾子自潔,請他們來吃祭肉。
6他們來的時候,撒母耳看見以利押,就心裏說,耶和華的受膏者必定在他面前。7耶和華卻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8耶西叫亞比拿達從撒母耳面前經過,撒母耳說:「耶和華也不揀選他。」9耶西又叫沙瑪從撒母耳面前經過,撒母耳說:「耶和華也不揀選他。」10耶西叫他七個兒子都從撒母耳面前經過,撒母耳說:「這都不是耶和華所揀選的。」11撒母耳對耶西說:「你的兒子都在這裏嗎?」他回答說:「還有個小的,現在放羊。」撒母耳對耶西說:「你打發人去叫他來;他若不來,我們必不坐席。」12耶西就打發人去叫了他來。他面色光紅,雙目清秀,容貌俊美。耶和華說:「這就是他,你起來膏他。」13撒母耳就用角裏的膏油,在他諸兄中膏了他。從這日起,耶和華的靈就大大感動大衛。撒母耳起身回拉瑪去了。
9‧試著揣摩一下,當撒母耳在判斷神所要膏立的人時,他的內心可能有哪些OS?
10‧你覺得什麼是比身材高大等外在條件還要重要的作王應該有的特質呢?
11‧第7節中「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給你什麼樣的提醒呢?平常你比較常用外在條件來看人,還是能夠認識人的內心呢?
12‧知道神看重的是我們的內心之後,當我們面對社會上各種只看到外在、表面、頭銜的價值觀,我們可以怎麼回應呢?
禱告:主啊,你看重我們的內心,更甚於我們在別人面前表現出來的一面。你是鑑察人心的神,別人看不到的,我們隱藏內心深處各樣的意念,我們真實的想法都在你的面前。求你賜給我們智慧,當我們面臨試探去追求表面的名聲與稱讚時不被迷惑,讓我們堅信最重要的是有一顆清潔的,討你喜悅的心。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